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2012年教育部新版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4、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存在问题,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的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流体机械制造企业以及水电行业、航空航天部门、水利部门及与流体工程设计相关的其他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销售、管理等工作。
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大学
|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级别 |
| 1 | 上海交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 | 同济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 | 北京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 | 东南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7 | 武汉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8 | 华中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1 | 天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2 | 华南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3 | 西北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4 | 山东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5 | 重庆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6 | 中南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7 | 吉林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8 | 大连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19 | 中国农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0 | 东北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1 | 新疆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2 | 南京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3 | 北京交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5 | 北京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6 | 华东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7 | 河海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8 | 西南交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9 | 华北电力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1 | 武汉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2 | 河北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3 | 长安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4 | 中国矿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5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6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7 | 广西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8 | 山西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39 | 上海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0 | 江苏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1 | 广东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2 | 南京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3 | 西安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4 | 长沙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5 | 扬州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6 | 中国计量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7 | 江苏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8 | 常州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49 | 青岛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0 | 安徽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1 | 西华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2 | 上海电力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3 | 河北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4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5 | 昆明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6 | 东北电力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7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8 | 安徽建筑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59 | 河南科技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0 | 天津商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1 | 中北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2 | 东莞理工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3 | 河南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4 | 兰州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5 | 山东理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6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7 | 东北石油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69 | 沈阳化工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70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71 | 长春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72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