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模式

北京林业大学

在培养方式上,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将采取梁希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实施科教融合,设置科研创新实践类学分,支持并鼓励深造,保研率约40%;实施产教融合,实行双导师制;在课程设置上,开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国家公园规划、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智慧国家公园等核心课程;专业综合实习则要求学生走进国家公园开展超过6周的暑期实践。

东北林业大学

特色一:专业依托世界一流林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本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特色二:八院系联动培养,多学科门类交叉,模块化课程设计,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特色三:强实践实习训练过程,直接参与国家公园建设。

主干学科

林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

核心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国家公园管理、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保护经济学、国家公园法治建设、国家公园前沿专题。

东北林业大学

核心基础课程:普通动物学、植物学、动物分类学、普通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城乡规划原理、保护教育、生物统计等。
核心专业课程:国家公园管理学(双语)、国家公园规划与设计(双语)、国家公园生物安全管理与控制(双语)、智慧国家公园(双语)、自然保护地监测与评价(双语)、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野生动物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实践教学环节

北京林业大学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保护生物学、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等课程实习,国家公园监测实习、国家公园规划设计实验实习、国家公园专业综合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植物综合实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综合实习、国家公园规划设计实习(含测量学、地图学与环境遥感)、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综合实习等。

就业方向

国家公园以及各类型自然保护地实体机构,国家及地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林业草业等政府部门,自然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组织机构,中国科学院、地方科研院所、高校、规划设计院、博物馆、杂志社等。

开设院校

地区
院校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